生活健康网

中医食疗养生 如何食疗养生

2020-08-26 00:12 作者: 浏览次数:
  中医食疗养生如何食疗养生,小编()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医食疗养生如何食疗养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食疗养生
  食疗养生法简称“食养”又称食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也就是通过吃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保养。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
  传统食疗养生文化的形成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我国传统食疗养生理论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不仅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而且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对于提高我国健康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食疗养生是以食物或在其中配伍一定的药物作为补益身体或治疗疾病的一种健康管理方式。具体来说,一是“以食补养”,即通过日常饮食调节促进身体健康;二是“以食作药”,即通过一种或数种食物的搭配治疗疾病;三是“以药入食”,即将一味或数味药物加入食物之中,以达到提高食物治病或补养效用之目的。
  如何食疗养生
  食疗养生文化对健康管理之启迪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少疾病的病因并不是生物因素,而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心理与环境因素导致。过重的生活与工作压力会造成人的精神紧张,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应酬过多、吸烟、酗酒、饱食、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等,这些都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不良因素。
  食疗养生就是利用食物特性及其与自然之和谐来调节机体,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它与健康管理不仅异曲同工,而且也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补重于药治是健康管理之取向
  早在“神农尝百草”时期,祖先就已将有毒的“药”与无毒的“食”区分开来,认为食物是有助健康的养生之物,而药物大都皆为有毒之物,虽用之得当可以祛邪治病健体,但用之不当则会危及健康、贻害生命。
  因此,从健康管理的角度而言,预防疾病宜注重饮食、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一旦有恙不必急以猛药治之,而应先施以食疗,其效不显再以药治之。
  注重饮食有节是健康管理之关键
  《黄帝内经》道:“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倶,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所谓“饮食有节”一是强调节制食量。根据个体差异决定食量之大小,量宜适中乃中庸之道之体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二是强调摄取方式。《长生诠经》曰:“日用饮食,禁口端坐,莫起一念,万虑俱忘,存神定意,眼不视物,耳不听声,一心内守,调息绵绵,渐渐呼出,莫教间断。”这与当今健康管理中平衡饮食的原则不谋而合。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健康管理之导向
  食疗养生理论体现在我国传统医学方面,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而言,则是“预防为主”。《难经》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脾,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防重于治,对于当今养生保健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治未病”无外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而未病先防则重在养生,必须法于自然之道、调理精神情志、保持阴平阳秘。要求人们谨遵四时起居有时、膳食合理有节、锻炼适当有度、情绪稳定有控,以保持健康的体魄与愉悦的心理,从而增强抗病防病能力。
  调和脏腑阴阳是健康管理之根本
  食疗养生体系的核心是“和”,即调节脏腑阴阳,故古代将染病称之为“违和”。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精,脾胃乃后天之本”,因而先人在饮食养生过程中非常注重脏腑阴阳之调和,实因五脏六腑既是“先天之精”的发源地,又是“后天之本”的加工厂,彼此共同维持生命运转。如果某脏器“违和”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食疗和养生就是补益与调和脏腑,此乃当今健康管理之根本。总之,气血津液营卫皆可食补,身心违和可以食调之。这些经过千百年实践凝练的理论,不仅让我们的先人满足口腹之欲、滋补强身、祛病延年,而且对我们今天实施健康管理也有诸多启迪。面对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的现实,人们已经开始注重利用食物来缓解焦虑,调节心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食疗养生如何食疗养生的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请关注()


上一篇:高血脂人群需要吃对油
下一篇:宝宝拉肚子原因 教你应对宝宝拉肚子

关键词:食物 健康管理 食疗养生